我国工程机械发展历程
由于工程机械生产起步晚,我国建筑业的机械化施工的历史尚不超过30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规模基本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国家开始组建全国性的机械化施工总局,交通、铁道、水电、冶金、煤炭、化工等部门也相继建立了适应各自工程性质,而装备程度各不相同的机械化施工队伍,但总的装备水平还相当低。直到六十年代,才逐渐进入机械化施工方式,但仅限于上石方、吊装、运输等作业。
据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1981年统计,当时我国建筑业共有职工800万人,建筑企事业单位11400个,其中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约8000个,职工550万人。三十二年来,全国共完成建安工作量4160亿元,建成各类工业项目30万个,民用住宅7.8亿米“。·这些数字表明,我国的建筑机械化施工水平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图1-1为1953-1982年我国建筑业机械设备年平均装备率曲线,从图中可见纂本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77年以前,呈线性增长状态。1977年与1953年比,技术装备率增长了24倍,动力装备率增长了9.3倍。
国内建设机械化施工程度以水利电力工程为最高。据1981年统计,水力电力建设总局直属施工企业共有职工21.68万人,’主要施工机械65628台,总功率227万马力,原值20.1亿元,净值16.1亿元,全员技术装备率达7482元/人,动力装备率达10.5.马力/人,已接近于先进工业国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