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网络化布局运作和智能化发展方向
物流中心网络化布局运作和智能化发展方向
作者:王祖锦
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广泛且深度的应用,使得商业环境出现两个特征,对极度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对分散需求的整合服务。首先,企业的营销传播变得非常快捷高效,个人社交网络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结果是to-c的商业模式获得巨大成功,但消费者个体的特征更加自由化/时尚化/休闲化/个性化,更容易接受新的品牌和新的服务。对应B端来看,市场需求结构不断快速变化,市场需求预测难度增大,企业供应链物流网络规划面临不确定性的挑战。
其次,在to-b领域,信息技术正在帮助实现整合满足企业原先分散的需求,提高需求方的采购效率。目前,b2b供应链平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供应方B端的企业,面临着更多产品线和巨大数量级SKU的供应链规划组织,其物流网络布局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的单个企业自己的分销物流网络相比,在服务功能和订单履行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b2c物流网络布局规划, 网点数量的布局依据主要来自客户需求分布和企业对客户订单履行时效(order lead-time)满足率的设定目标,可以是一个总仓服务全国,也可以多个区域仓服务多个区域。更快速的订单履行时效满足率要求,将驱动更多区域仓的布局,或者采用更快的运输、配送模式来实现。
另一方面,对c端客户体验度的追求,特别是生鲜电商的发展,催生了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的持续发展。传统零售企业在电商零售的冲击下,展开被动式的转型。如,在百联集团商务电子化转型过程中,本人负责其物流整合发展战略规划,见证了大型传统零售企业转型过程的艰难和企业领导者的坚定决心。传统零售门店设施资源不再仅仅是零售设施,而是成为新零售模式下实现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多种功能一体的社区服务最重要的网点;门店服务人员也从单纯的零售功能转为零售服务和线上订单履行的作业人员和末端服务人员。在这里,传统的供应链物流网络布局结构的框架和边界被完全打开,信息技术+网点设施功能转型,帮助企业重新构建了开放延伸型的物流网络服务平台,上下游库存被打通,网点设施资源被更多的参与者共享,多种订单履行模式借助该平台得以实现,建立了开放型的城市新零售和供应链物流网络融合一体的服务平台。
对于b2b平台型的物流网络布局规划,驱动要素可能很多,包括产品类别的复杂性,巨大量的库存SKU,库存管理策略,客户服务要求,以及采购地集散等。受产品类别供应地的影响,网络布局可能走向区域仓+类别总仓的模式。库存管理模式方面,除了自有网点设施的库存外,还可能要包含对部分供应商网点的库存协同管理。为了从战略层面满足末端对客户的服务需求,可能需要布局大量的末端区域服务网点,其数量可能从几十个到几百个,此时,末端网点的发展模式成为重点,开放合作将有利于增强企业物流网络服务能力的战略弹性。
近几年实现大发展的汽车后市场配件供应链物流网络,就属于整合服务型的b2b供应链物流服务网络平台,将标准件和复杂的车型件通过网络平台服务于终端维修厂客户。其规划重点在于供应链的订单履行模式,通过不同的库存管理模式、网点库存部署策略和末端网点的合单和配送服务来实现不同的订单履行模式。这其中有多种模式选择,与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选择高度相关,重点在于库存管理模式和部署策略。企业的风险也在于此。
库存部署策略是物流网络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不同企业物流网络布局和运作模式的差异点,影响整体运作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库存部署策略的决策依据很多,包括品牌维度策略,产品类别维度策略,特别是不同品牌或产品类别的供应地分布特征驱动的库存部署策略;还包括库存SKU快品/中品/慢品的结构特征,快品趋向于分散布局,提高订单履行时效,慢品趋向于集中管理,提高订单满足率。
对于b2b平台,SKU数量巨大(如汽配行业、建材行业,以及工业品),慢品的库存管理模式和部署策略关系到该物流网络的运作效率,还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困境。这就需要考虑建设协同/开放型的供应链物流网络,除了企业自营的网点设施布局,还需要考虑将上游供应商的网点设施包含到整体网络布局中来,利用自营库存和供应商库存构建更加协同的供应链物流网络资源和运作体系。也需要考虑与更广大的市场末端的区域型服务商的设施资源相互合作,构建高度柔性的末端服务网络。
传统的供应链物流网络的主体是相对封闭的,但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企业的商业模式、营销战略和服务范畴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者往大覆盖发展,大者将更大;或者往深度服务挖掘,建立无可替代的服务功能。因此,我们深刻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物流网络必须是开放的,必须是上下游协同的。只有开放,才能实现服务延伸,才能构建需要的服务功能、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实现需要的战略弹性;只有协同,才能保持供应链网络整体生产、库存和运作流程实现最优,实现可持续的多赢发展格局。
上述物流网络结构被我们称为“开放协同型供应链物流网络”。除了对实体网络布局和运作进行规划,更需要依靠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订单履行管理、仓储运作管理、运输配送管理、到整体供应链网络运营可视化管理,需要专业的信息系统支持协调计划和具体运作,构建供应链网络运作各方的效率最优共赢体系。
然而,基础信息系统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实现开放协同的最终目标。在供应链领域,信息技术已经从企业运作运营的基础技术设施走到了前台,开放协同型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依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供应链协同的重点在于信息及时传递和获得,最重要的是快速及时作出响应。传统的信息技术侧重点在信息管理和传递,但相关的响应、决策和执行还是依赖人工实现。供应链协同涉及多方,所有需要人工协调决策的体系,其效率都是低的,至少是不可靠的(不稳定性的),难以实现快速响应的协同目标。
对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我们最期待的是供应链上下游日常活动中的部分协同计划、决策和调整实施指令能够由信息系统完成,即由信息机器而不是人工完成。这涉及库存管理、库存SKU部署策略调整、库存补货、客户订单履行模式、运输管理、末端服务资源管理,以及上游生产计划组织等多方面。
上述系统的实现,最终将为供应链物流网络的敏捷性打下基础。敏捷供应链概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提出,但传统供应链物流的决策体系若仍旧依赖人工决策,供应链的敏捷就无从谈起。当今信息智能化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为敏捷供应链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敏捷供应链的核心是,应对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竞争环境变化和供应链组织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其目标是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库存。
信息系统智能化趋势的另一个驱动力,是传统需求预测系统的失效。传统商业模式下,需求预测非常重要,企业基于此开展各项业务规划,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依据产品销售计划和供应计划来制定各项计划,以及相关物流能力的规划准备。互联网商业环境下,消费者需求切换快,需求预测对于企业来讲变得非常困难,对于某些行业甚至毫无意义。相反,基于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供应链物流体系相关规划,在实际运作中,要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结构变化和企业的销售实际情况,快速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保持尽量小的库存投入。这些目标,都依赖信息智能化技术帮助实现供应链网络运作的敏捷性。
此外,智能化技术在物流中心运作环境的应用也令人期待。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国内物流中心经历了现代物流基础设备和技术应用、仓储运作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作业模式和流程优化、自动化技术应用等阶段,运作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尽管常规的作业策略和优化改善途径显而易见,但大部分物流中心的日常运作还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如何通过储位布局优化来提升作业效率,如何对不同的订单结构进行归组处理、采用对应的作业略提高订单履行效率,如何制定补货作业策略提高整体效率,如何实现最小化的物料搬运次数完成订单履行作业,如何不断提高库存周转率,如何实现连续作业而降低等待时间,对于超大空间的仓储设施如何有效分配人力资源,以及预警系统和可视化管理等。
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中心的运作挑战主要来自不断增长的SKU数量,客户订单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订单履行时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化的建设方向不是自动化技术应用,也不仅仅是信息自动化问题,更应该是用机器学习和优化的决策机制替代人工对日常运作做出最优的决策并自动安排履行作业,实现储位策略和作业策略的最优,资源利用率最优。信息技术供应商应该在这些领域帮助客户企业开展相关实践,推动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发展。
总之,供应链物流网络的布局规划和运作模式,与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目标要求高度相关。在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供应链物流网络边界已经被打开,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帮助企业建设开放协同型的敏捷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
在传统思维中,物流中心的建设与升级的顺序是,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作业流程优化,自动化,最后到智能化。这种顺序是不合理的。其实,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不论物流中心的体量大小,不论是否应用了自动化设备,都应该开展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效率提升。
==========================================================================================================
公司